亚洲一二三区视频-kagneylinn与黑人激烈-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-在线欧美国产|www.wang82.com

400-012-0336

新聞動態NEWS

公司動態行業新聞

在線咨詢 online consultation

400-012-0336 歡迎您的來電

移動醫療出路幾何:芯聯達攜手醫院以令BAT 2016-09-06

文章來源:貝殼社  作者:鄭琪 梁嘉琳


   撤資、裁員、散伙……曾經被認為創業門檻最低的移動醫療,正處在泡沫破滅后的低谷。然而,移動設備對醫療行業的影響仍在持續,醫院大墻內仍有大片未開墾的沃土。筆者獨家專訪幾大移動醫療公司的創始人、負責人,編寫移動醫療生存啟示錄,試圖尋找移動醫療在資本寒冬中的突破口。

   4月26日,繼就醫160之后,芯聯達成為“互聯網+醫療”掛牌新三板的又一家公司。但芯聯達董事長楊宏橋博士堅稱,芯聯達才是正統的第一家“互聯網+醫療”平臺。與其他移動醫療平臺從患者端切入醫院端的打法不同,芯聯達作為醫院SaaS管理平臺服務商,一開始就扎根醫院,已服務包括北京兒童醫院、西苑醫院、解放軍306醫院、湖北省人民醫院、武漢市中心醫院,西安交大二附院等數百家大型公立醫院。

   芯聯達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明確指出,公司初期的戰略目標是產品研發及最大化地搶占醫院市場,讓更多醫院使用芯聯達的集成網關及臨床應用系統,進而通過醫院這一渠道鎖定患者,為后續面向患者的戰略轉型打下基礎。這套B2B2C的打法背后,隱藏的是其“得醫生者得天下”的理念。


   醫生價值:大用戶基數、付費決定方、醫療數據源

   醫生的核心地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,首先,醫生是移動醫療項目的流量入口。其次,醫生決定了用戶是否會為醫療行為買單。最后,醫生是推動醫療大數據產生的重要力量。

   只有把握住優質的醫療資源才能真正吸引流量。而醫療資源的核心是醫生,于是,優質的醫生資源成了眾多互聯網醫療項目的爭搶的對象。目前,無論是掛號、輕問診等直接面對C端用戶的產品,還是從醫院信息化角度切入的產品,其模式核心都是先黏住醫生,再通過醫生去吸引用戶。

   如何盈利是每個項目都在探索的問題,而真正決定用戶是否會為移動醫療服務買單的也是醫生。在楊宏橋看來,一般情況下,互聯網是二元的,以電商為例,廠家和用戶是兩端,用戶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品購買。而醫療是三元的,醫院、藥廠、器械廠等服務商是一端,患者是一端,而醫生則是第三端。用戶是否會為醫療產品和醫療服務買單,完全取決于醫生。以藥品市場為例,2012年,我國處方藥市場規模超過10000億元,而非處方藥市場僅有3000億元左右。實際上,這些處方藥全部經由醫生簽字才售出。

   在移動醫療向智慧醫療邁進的過程中,醫療大數據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實際上,醫生也是推動醫療大數據產生的重要力量。“真正精準的醫療大數據都集中在醫院”,楊宏橋解釋道,醫療大數據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電子病歷。而醫生的使用則盤活了電子病歷中的數據。


   藏在醫院身后,攜醫院以令BAT

   從BAT到微醫集團,各家巨頭都在搶占醫院的入口。目前移動醫療市場中存在諸多形式的“互聯網醫院”,但楊宏橋直言,部分“互聯網醫院”具有炒作的嫌疑,這并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,“芯聯達有責任站出來正本清源。”

   在楊宏橋看來,互聯網的核心價值之一是高效共享、互聯互通,以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掌上醫院、分級診療、移動醫護、移動運營管理和醫患溝通等五大應用,是構成移動互聯網醫院的基礎。

   在醫院端,芯聯達曾先后推出過移動醫生工作站、移動護士工作站、移動藥師工作站等主要產品,從各個版塊對復雜的醫院信息化系統(HIS、LIS、EMR、PACS、ICU等)進行快速集成,隨著移動醫護工作站系統的搭建,初步完成了對院內數據的集成整合,目前已經覆蓋了2000多家醫院,其中包括北京兒童醫院、西苑醫院、解放軍306醫院、湖北省人民醫院、武漢市中心醫院,西安交大二附院等數百家大型公立醫院。

   在醫生端,芯聯達推出了紛享醫療App,是一款手機版的移動查房工具。產品高度集成患者在醫院的診療全流程信息,包括電子病歷、檢測檢驗、影像甚至財務信息等。“診療全流程信息的移動端呈現,為發揮醫生間、醫生間(特別是專家與年輕醫生間)的協同性,同時提升醫療安全和質量,提供了技術基礎。”

截圖1.png

醫生手機端界面

   中國醫師協會智慧醫療項目辦公室常務副主任、芯聯達常務副總裁焦桐舉例到,一個大型三甲醫院,大約有200個副主任以上的專家,專家的工作時間雖然很長,但在醫教研一體的制度下,非臨床時間占了很多,即使專家在醫院,非科室時間也很多,因為還要去門診、急診。但是,用了紛享醫療,能隨時隨地看到住院醫師、主治醫師的診療全過程,假設一個專家帶5個醫生,就可以將專家級診療水平擴充至1000位,基本全院的病人都能覆蓋。而且,以實時指導代替傳統的一周一次的專家指導,可以幫助年輕醫生以加倍的速度成長。

截圖3.png

患者手機端界面

截圖2.png

   在患者端,App不設立統一標識,反倒是全部以醫院名稱命名。雖然失去了芯聯達品牌,但楊宏橋認為得到了更多:“這樣比較正統,患者會更容易接受。實際上,每個醫院的患者端App使用同一個PaaS(平臺即服務)層,并且和醫院端、醫生端完全打通。”

   由于推出了國內首個一站式移動醫療開源平臺,芯聯達得以通過醫院,對BAT等其他互聯網巨頭形成強約束力的捆綁條款,從而卡住醫院入口的咽喉。比如,患者端以醫院官方產品進入醫院后,可以對接許多其他產品,如支付寶、趣醫院、阿里健康等。 


   激活大數據價值:預計5年時間

   在掛牌新三板,VC投資人的冷漠和退縮,一度讓楊宏橋煩惱。雖然芯聯達先后獲得清華科技園啟迪創投、數碼視訊、北極光創投、國泰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等3輪注資,但在患者端的移動醫療風生水起的前幾年,有投資人認為,芯聯達作為醫院信息系統集成商的角色,并不足以支撐高回報。

   但楊宏橋回敬道,前些年被那些投資人看好的移動醫療公司,繞了一大圈,還是進不去醫院,要想通過醫療大數據變現的話,才發現,真正的大數據都在醫院。反倒是芯聯達,通過與醫院的合作部署醫院端、醫生端產品,完成了醫療數據的集成,并實現了醫療數據的可及性。

   在大數據的處理、管理、挖掘分析、應用展現四個階段中,芯聯達已經完成了前兩步,并與醫院簽訂協議,實現利益共享。

   楊宏橋預計,醫生端SaaS(包括移動醫生站、護士站)平臺,未來幾年都會高速收入增長——這項業務用了5年時間去激活。同樣地,醫療大數據的業務規模,預計5年后就能完全激活,實現可觀收入。截至目前,泰康保險已經與芯聯達及醫院合作開發了一款糖尿病患者的帶病險。


啟示錄 | 芯聯達董事長楊宏橋博士


  筆者:為什么很多互聯網基因的移動醫療平臺,進不了醫院?

   楊宏橋:移動醫療需要與互聯網進行反向思維。這種反向思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。首先,互聯網的免費思維在醫療領域并不適合。其次,互聯網提倡去中心化,而醫療則要依托醫院,以醫院為中心。第三,互聯網講求規模效應,而醫療如果也講求規模效應,就無法找到高端的醫療資源。


   筆者:既然在醫院端、患者端都被巨頭占據,移動醫療還有哪些創業空間?

   楊宏橋:今天,再做平臺已經沒有競爭力,即使是BAT也無法打破目前的市場格局。做平臺需要時間去積累資源和數據,現在起步為時已晚,市場格局已經初步定型。但垂直、深入、專科化的領域,格局未定,仍有突破機會。比如腫瘤領域的一些創業項目,至少藥廠未來有望成為付費方,在與醫院合作的基礎之上,芯聯達這一類的平臺可以為這類項目提供數據支持,共同深耕于垂直領域。


   筆者:隨著醫生多點執業、自由執業的改革持續推進,且人工智能正在深度介入醫療進程。把控著醫生端資源的芯聯達,還有多少優勢?

   楊宏橋:移動醫療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,第一階段也就是現階段,頂尖的醫療機構是市場的核心。第二個階段則是去醫院中心化的階段。第三階段是未來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階段。拋開較為遙遠的第三階段不談,在移動醫療發展的現階段及下一階段中,醫生的核心地位不可動搖,芯聯達仍有較大優勢。